
行为决策课题组
培养目标:友善和睦 | 创新思维 | 学术规范 | 合作奉献
窦 凯
窦凯(1988—),男,安徽合肥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广州市高层次人才(2021)、广州学者青年拔尖人才,广州大学第十届“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2018),年度科研学术新锐(2018、2019)。担任广州心理健康与智能干预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大学教育学院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社会兼职包括:中国心理学会经济心理学专委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婚姻家庭心理与咨询专委会委员、广东省社会心理学会理事、广东省认知科学学会理事和广州市心理学会青少年心理与教育专委会主任,担任《应用心理学》编委(2022-2025),以及《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等10多个期刊审稿专家。
主要从事社会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兴趣聚焦于心理健康与行为科学,具体包括:(1)亲社会促进与反社会预防;(2)青少年冲动冒险行为的发生发展机制;(3)青少年心理健康与网络心理等。国内较早开展互动博弈中社会善念(social mindfulness)研究领域的学者之一,目前正致力于推动和完善社会善念范式的中国本土化研究。近年来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BehavioralAddiction》《Psychology of Violence》《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心理学报》等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1篇。荣获广东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21)、广东省第五届高校(本科)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2020)、亚洲社会心理学会2019年Misumi最佳论文奖、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19、2021)等。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超大城市流动青少年反社会风险评估与预防机制研究(No. 23BSH13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因与同伴环境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调控及其神经机制(No. 31800938)”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克己者更奉公?自我控制影响合作行为的线索效应及其ERPs证据(No.17YJCZH040)”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同伴影响青少年冲动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No. 2018A030313406)” 等10余项课题。目前,课题组主要采用ERPs、fNIRS、基因技术、机器学习、行为实验、纵向追踪设计等混合方法,开展心理健康与行为科学领域研究。非常欢迎有学术思想、创新意识的学生加入课题组,或通过博士后合作研究。
- 研究生招生方向及要求:应用心理学(学术型)、应用心理专硕和心理健康教育专硕,招生要求详见行为决策课题组网站。
- 创新班招生方向及要求:心理学系本科生,招生要求详见行为决策课题组网站。
- 访问学生:对课题组研究领域感兴趣,并愿意参与课题组活动的学生。
- E-mail:psydk@qq.com 或 psydk@gzhu.edu.cn
- Profile link: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Kai_Dou5
- Personal website: www.psydk.cn
- 教育背景(学位+专业+毕业院校+时间)
- 博士 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2013.09 - 2016.06
- 硕士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 2010.09 - 2013.06
- 学士 应用心理学 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2006.09 - 2010.06
- 研究方向与方法
研究方向一:青少年非理性决策的心理与神经机制
联合运用神经科学技术(包括近红外、事件相关电位等)、行为遗传学方法、行为实验和自我报告法等多种手段,探究影响青少年非理性决策(如冒险行为)的加工过程及其神经遗传学基础,并考察环境因素(同伴、家庭、学校)和心理因素(自我控制、时间取向)在其中的作用机制。
研究方向二:人类合作行为的促进与维持机制
通过经典博弈范式(如公共物品游戏、蜈蚣博弈、囚徒困境等)设计仿真的互动博弈情境,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行为实验和自我报告法等多种方法途径,从个体层面(如自我控制)、人际层面(如社会善念表达)、生理因素(如激素)等多个方面探究人类合作行为的促进与维持机制。
研究方向三:中、小学生发展指导 (应用研究)
基于新课程和新高考改革的视角,以核心素养指标和学生发展指导理论为依据,结合问卷法、访谈法、实验教学法等多种方法构建中小学生发展状况的评价体系,并探究中、小学生发展指导的成效评估方法。
- 发表论文(† co-first author; * corresponding author)
目前已发表论文共 76 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 53 篇(包括:SSCI/SCI收录 28 篇,CSSCI收录 22 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 1 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3 篇。荣获广东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 次、亚洲社会心理学会2019年Misumi最佳论文奖 1 次 (统计截至于2024年9月18日)。
☛点击链接可查看详细目录:www.psydk.cn/publications
- 主持/参与的科研项目(在研)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3BSH138,超大城市流动青少年反社会风险评估与预防机制研究,2023/09-2026/09,20万,在研,主持。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2071067,基因-家庭环境对青少年自我控制发展的交互影响及其神经机制,2021/01-2024/12,54万元,在研,第二(主持人:聂衍刚教授)。
-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2年度一般项目,GD22CXL05,社交回避还是关系寻求?累积人际风险影响青少年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的 2 年追踪研究,2022/09-2024/09,5万,在研,主持。
- 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202113700,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及干预机制研究,2022/01-2023/12,6万,在研,主持。
- 广州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联合研究合作基金项目,YH202103,制度不公与不平等状态下的合作行为: 基于行为博弈论与认知神经科学的探究/Cooperation under institutional injustice and inequality: An investigation with behavioral game theory and cognitive neuroscience,2021/01-2022/12,5万元,在研,联合主持人(港科大主持人:张旭)。
- 已完成的科研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1800938,基因与同伴环境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调控及其神经机制,2019/01-2021/12,24万元,已结题,主持。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自由申请项目,2018A030313406,同伴影响青少年冲动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2018/05-2021/04,10万元,已结题,主持。
- 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7YJCZH040,克己者更奉公?自我控制影响合作行为的线索效应及其ERPs证据,2018/01-2019/12,8万元,已结题(评定为优秀),主持。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6JJD880006,小学生和初中生发展指导及其效果的研究,2016/11-2019/10,30万,已结题,主要成员(主持人:聂衍刚教授)。
-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青年项目,GD16YXL01,预先承诺对冲动决策的调节机制及其ERPs证据,2017/01-2018/12,5万元,已结题(评定为优秀),主持。
-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2020GZYB92,从线下回避到线上易感:同伴排斥影响青少年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的纵向追踪研究,2020/04-2022/04,5万元,已结题(评定为良好),主持。
-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7年度“羊城青年学人”自主研究项目,17QNXR43,同伴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来自行为与脑科学的证据,2017/06-2018/12,3万元,已结题(评定为优秀),主持。
- 广州大学人才资助项目(新近优秀博士科研启动项目),YB201707,预先承诺降低冲动决策的心理与神经机制,2017/01-2019/12,10万元,已结题(评定为优秀),主持。
- 广州大学2020年第一批校内科研重点项目, YK2020025,竞争情境下多巴胺系统基因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调控机制,2020/01-2021/12,5万元,已结题,主持。
- 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教育科研项目),2016GXJK128,社会正念促进合作行为的心理与神经机制,2017/01-2018/12,3万元,已结题(评定为优秀),主持。
- 暨南大学优秀博士生“攀登计划”项目,社会正念对合作行为的影响机制,2015/05-2016/06,8万元,已结题(评定为优秀),主持。
- 全国联校教育社科医学研究论文奖计划课题,JY12034,自我损耗影响风险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2012/07-2013/06,0.5万元,已结题(评定为优秀),主持。
- 主讲课程
博士研究生:《学校与学生发展评价与诊断》
硕士研究生:《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学科前沿讲座》《应用心理学研究总论》
本科生:《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学论文写作规范与技巧》《青少年心理学》
在职研究生或心理健康B/C证:《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心理机制及干预策略》
讲座类(授课对象:中小学校长、教师):《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发展指导》《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心理辅导》《学校中的人际关系及人际沟通策略》等。
- 通讯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广州大学文清楼 416 室